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 站改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岔心定出位来,这样一来,道岔便很好找了。

    现在没有坐标,舒城也就没有办法用全站仪了,全站仪就是工程单位测量放线的一种仪器。

    第二,舒城发现一个更坑爹的事情,由于泽西线年代过久,连水准都没办法找到,也就是,就算道岔有坐标,舒城也没办法定位。

    水准,工程单位也称之为控制,通常情况下,有两个固定的水准,便能定出给出坐标。

    舒城仔细研究图纸之后,发现魏建管理的三个站,虽然道岔的坐标没有,但在站改的时候,一般都是一侧延长,另外一侧不变。

    要么就是新老道岔的里程都给出了,自己完全可以知道,老道岔岔心离心岔心的距离是多少,里程一减,便是两个道岔之间的距离嘛,如此一来,便可以用尺直接量出新道岔的位置。

    什么叫里程呢?举个简单的列子,公路大家应该很清楚,一条公路,从一个起,到一个终,假如我们把这条公路的起为0的话,我们一般把这个地方的里程写成k000+000,起开始,向前延伸一百米,我们就把里程写成了k000+100,这就是离起距离一百米的地方。

    宛若是公路90米呢?里程就是k00+90,表示这个地方离起的距离是90米。

    铁路上面的里程,和这个意思差不多,从一条铁路的起开始被设定为0,那么一直到这条铁路的终,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里程相对应。

    所以图纸上如果给出了一个老道岔的里程,又给出了新道岔的里程,因为老道岔是现场实际存在的,我们完全按照老道岔位置,量出他们之间的里程差,得到的结果,就是新道岔的位置。

    就是这么简单。

    这种办法,是一侧的咽喉,新老道岔的里程都给出了,可以这么办。

    像郝村站,只给出了新道岔的里程,却没有给出老道岔的里程。

    但在郝村站,股道只向大里程方向延长,里程侧,只是改变的道岔,却没有向前延伸。

    一个火车站,有两个方向,离这条铁路起0近的地方,我们称它为里程侧,离铁路起0远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大里程侧。

    郝村只有两股道,除了正线之外,就一条站线,属于最简单的站场改造了。在郝村站的里程侧,原有的1号道岔不动,只是把50-1号道岔,改造成了60-1号道岔。

    50-1号道岔,他的含义是,50kg/m的钢轨,1号道岔。

    在国内,钢轨的种类一般分为四种,4kg/m,50kg/m,60kg/m,75kg/m,这些钢轨有什么不同呢?最起码的一,钢轨的高度就不同,4kg/m的钢轨最矮,75kg/m的钢轨最高,不过一般铁路,75钢轨一般很少用,现在的钢轨,大多数是60轨。

    当然,连钢轨的底宽,头宽,腰厚,不同的钢轨都不尽相同。

    郝村站年代久远,正线不但有60钢轨,还有50、4钢轨,站线就更不要了,大部分都是4钢轨。

    按照设计要求,正线必须全部保证是60钢轨,至于站线,需要换钢轨的地方,必须使用50钢轨,但不要求站场所有4钢轨都换成50钢轨。

    50-1号道岔,和60-1号道岔,虽然看上去都是1号道岔,但这个道岔的长度,却不同,60-1号道岔,明显要比50-1号道岔长,岔前到岔心和岔心到岔后的距离,也完全不同。

    在郝村站,现有的道岔就两组,两组道岔都是50-1号道岔。对于其他两个站场,还存在4-9号道岔和4-1号道岔。

    在看清郝村站只是大里程侧延长,里程的50-1号道岔岔前不动之后,舒城便知道这个站场如何改造了。

    ps:首先感谢书友书友15019、蓝月风舞、明天再看、永远的红太阳和李乕的打赏,已经给本书赞的兄弟姐妹们。另外,这一章我已经写了很久了,总在想办法如何让不是干工程单位的读者看懂,可是写来写去,发现站场改造的知识实在太多,不解释还不行,一解释,完全就混淆了。毕竟要一次性接受这么多新鲜的知识,及其困难,不是工程单位的读者就将就着看吧,是工程单位的读者,看见我的不足之处还望指出,写不像干活,有些时候很难面面俱到。

    最后,我也就站改的知识会写的详细些,因为我第一次接触站改的时候,啥也不懂,百度也百度不到什么东西,我写这几章,只是想看看能不能帮上大家的一忙。

    再次多谢大家的支持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