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而是提问了。
李常用力的拍着自己的脑袋,杀人与刺探情报他是专家,可这种心眼上的活他不行。
“大司马,我们得到一封求救信,无论是谁写的,只要是姓尚的就行。当然,如果得一了王冠,或者是印信更好。只是末将没想明白,如果有一个尚家子孙投靠,那么是好还是坏。当然,末将以为是好的,前提是他能够感受到大司马对琉球的关怀。”张晓一语就把刘澈的心思说破了。
李常这才是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是我们对琉球的关怀,相信我,我会证明这一点的。”刘澈特别强调了一句。
“那么,末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个任务末将与李常将军已经接下了。”
“是的,所需要的装备,人员,列清单就是了。”
出了刘澈的书房,李常带着张晓去装备司,可走到一半,李常又停下了:“张大人,我有些搞不清,什么装备最好。”
张晓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带着李常去了自己的屋子,叫亲兵守好门,这才对李常说道:“李将军,大司马的战略布局我可能看不透,但这水师第一次出战,肯定是冲着琉球去的,但大司马需要一个借口对倭人的岛津家开战,咱们是去虏人的,而且是秘密行动。”
“比如,游到岛上去?”李常又问了。
“有必要的话,可能需要游过去,悄悄的潜入。人员的配置上,肯定要有懂倭语的,琉球语的,然后弩肯定少不了,万一有什么要打的话,怎么也要带一些能杀人的。”
“懂了,我去准备。不过大司马要琉球干什么?”
“这个,不是我不告诉你,而是我也真的不懂。那里,没什么值得去下手的。”张晓这话有九成的真话,他是真不懂刘澈的战略布局。
可有一成的假话,他也有些猜测。
比如他猜测,刘澈的目标还是控制倭岛的贸易,但具体怎么作,就想不出来了。
所以这一成假话,也不算是假话,只是没有把猜测的部分讲出来就是了。
刘澈想干什么,连刘军都不知道。
刘军是一个军人,他对海战有着深刻的研究,但对于政治,他是小白。对经济,他只认得百元钞票什么样,再深一些的,就与他无关了。
甚至于,刘军还问过刘澈,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养殖业、纺织业、各种小工业呢。
要知道,沈阳这边的普通百姓,在织布上都比得上技术工人了,而且农闲的时候她们有太多的时间可以作工的。
刘澈没回答,因为给刘军解释不清。
但于文秀却明白,原料来源、货品市场。这两个关键的问题,制约着刘澈的第二产业发展,所以刘澈才对港口这么上心。
又在港口巡视了一圈,这里还需要时间,才能够变成自己想要的军港,不过有李克泰,带着一万步兵,三千骑兵在这里守着,刘澈倒不怎么害怕从东边过来的后金。
当然,他们也不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