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战,可谓惨烈无比。
匈奴人在围城初,便截断水源。耿恭部在缺水之下,甚至“笮马粪汁而饮之”,断粮后便煮皮甲及弓弦兽筋充饥。数月之后,士兵“衣屦穿决,形容枯槁”,却无人怨言。战至最后,汉旗不倒。孤城犹在,寸土未失。
被驰援汉军接出疏勒城时,耿恭所部只剩二十六勇士。再抵玉门关,惜存十三人。青史留名者有:耿恭、范羌、石修、张封。
时人以为,耿恭守疏勒,“节过苏武”。中郎将郑重在玉门关迎候耿恭,亲自为耿恭及其部众“洗沐易衣冠”,并慨言,处“万死无一生之望”,“恭之节义,古今未有”。
《后汉书》范晔,悉耿恭事迹,“喟然不觉涕之无从”,以“义重于生”为其盖棺定论。
这便是我煌煌天汉。
都护府重筑金蒲、疏勒二城,开荒屯守,其意不言而喻。
比起汉初人单力薄。刘备之都护府,城外田连阡陌,城内鳞次栉比。兵精将猛,裹粮坐甲。亦不可同日而语。
刘备深知。就封建时代的局限性而言。再好的政策,亦无从解决封建皇朝由盛及衰,二百年轮替之循环。
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以后世观点来看。封建王朝的轮替,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匹配。与制度无关。制度超前,如王莽。仍难免覆灭。不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封建王朝永远走不出杀丁减口,不断轮替的怪圈。
如前所说。土地作为封建时代最珍贵的资产。必然会被大量囤积。当大量土地被极少数人兼并,自耕农纷纷破产,成为佃户,乃至沦为流民、流寇时。便是大乱之始。战乱之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杀丁减口,先前被兼并的良田,又成无主之地。被用来休养生息。再过一、二百年,土地重又被并,人多而地少。食不果腹,铤而走险。
如此循环。
自汉以后,再无朝代能挺过三百年。便是此因。
有没有解决之道。
有,种田。
用后世的话说,“不断将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
与此同时,再尽量稀释土地的价值。推进科技与认知的不断进步。以求,出生与死亡,达成相对平衡。那时,若还能吃饱饭,刘备当真可以松一口气了。
种田难么?不难啊。十三州种完,往西、往南、往东,四面开花。又有何难。万一找到新大陆,寻着马铃薯、红薯、玉米之类的高产作物,吃饭问题迎刃而解。
不急。先把大汉十三州种完。
互相搀扶着,走出浴室。
迪丽娅和阿希瓦娅,相视一笑。陪主人沐浴,比围猎冰谷巨熊还费劲。
“主人,这次种给了谁?”迪丽娅悄声问道。
阿希瓦娅小声答道:“还是安娜塔西娅。”
“看来。主人十分想跟高等女祭司,延续血脉呢。”迪丽娅吁了口气。
阿希瓦娅轻轻点头:“高等女祭司是我族无与伦比的智者。智慧,往往比武技更难得。”
迪丽娅又道:“在我看来,主人对安娜塔西娅,还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征服欲。”
“说的也是。”阿希瓦娅若有所悟:“因为神性?”
“嗯,或许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