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继续伴生下去;事实上只要世上还有未知的事物和人力所不及的内心诉求,信仰这东西就是无法彻底消灭和取代掉的存在;
所以周淮安也只能通过明明上的严厉和决绝态度,来进三退二的退而求其次争取到对于相应领域的主导权和解释权;而这个自己送上门来的义信老和尚,显然就是其中一部分和重要环节;
至少在这个底层人民精神世界极度匮乏的时代,除了义军能够提供的有限娱乐(宣传)措施之外,同样也需要具有麻醉和安慰效应的改造版佛教信仰,来作为心灵的填充和缓冲手段。
另一方面则是宣传效力和代入感的结果;作为外来势力的义军宣传手段当中,如果再加上一两句本地高僧大德的附从和赞同之言,接受起来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就是另外这些为数众多的大小秃头,虽然修行的是佛法念的是经书,但是好歹识文读字的基础还在,一人给发一本官定式样的教材,就可以支派到那些屯所田庄里去,轮流充作启蒙教育的师资力量;
这么多人头的基数上哪怕每年抽出一个月来,按照十二个人数为一轮,作为对义军治下履行义务的话,那也是一笔可观的师资力量了;
当然了,在具体内容上要剔除掉那些过于消极,或是基本不作为以待来世的负面部分,和其他与义军理念相互矛盾冲突的地方。而每人每年只轮到一个月的不同地点驻留其间,也确保了某个特别能忽悠的存在,在一个地方留下过多的影响来。
至于其他后续的部分,周淮安还想通过残酷的现实教育,把其中还有所良知和热血的年轻僧众,全部都改造和影响之后,好觉悟和还俗成为义军当中可用的一分子呢。当然了,这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相互影响过程。
处理完这桩事情之后,周淮安就想回到后宅去偷闲片刻,却又被性送来的一个消息给绊住了。
“禀告领军,转运科林从事发来文书,”
一名留司下的经办低声道。
“来自安南的石炭船已然抵达西下港,正待交卸呢。。”
“如此甚好。。”
周淮安不由得有些振奋起来。
“速速安排转运,并且着承发房做好相应的调配计划。。”
这可是后世号称东南亚最大,也是亚洲最优质的越南鸿基煤矿旧址;露天开采成本极低,就算是通过海上运河——潭蓬运河运回来的成本增加也没有多少;而且还完全可以作为前往安南返程船只的压仓物,而附带海路运输一些。
有了这些输送量的初步基础之后,下一步就可以在岭外的地盘上推广煤炭作为燃料了。不要小看这不起眼的煤炭,在近代历史发展当中可是被视若工业革命早期的血液和催化剂,就像是钢铁工业是支撑工业革命的骨骼一样;对于提升如今南海县以冶炼铁器为主业的工场集群,有着不可或缺的加成效应。
毕竟,这可是后世直接可以用在锅炉和蒸汽机上的优质无烟煤。在冶炼工场当中取代了传统的木炭和竹炭之后,运营成本还将进一步的大幅减低。
而从小处了说,推行煤炭的民生用途可以有效的取代,传统热效比较差且不够稳定的柴草等常见燃料,又比类似的木炭等中高端燃料便宜的多;除去层层分销转发下去的人工和运费,百斤粗加粉碎的煤炭作价约百十文。也不过是同重木炭的十到八分之一,(晒干)柴草的五分之二,提供的热量转化可是要高得多。
正所谓是“白炭千斤,当钱十五缗;黑炭千斤,当钱三缗三百文。。”“柴一担(两百斤),做值四百文”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热效比更高更稳定的煤球、煤炉等衍生产品。
因此,完全具有极为广泛的民间普及价值,还可以变相保持水土植被和进一步推广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且,与后世网络上大多数“何不喝白开水”,“古人没有卫生习惯”的廉价键盘政治家们所想的不同,
古代的大多数穷苦人家并不是不想喝烧开的热水,只是大多数时候作为日常生活所需燃料的柴草,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需要相应的时间和气力来收集和砍伐;所以只能优先供应取暖和做饭的基本需求,而在日常里直接就近喝河水或是井水之类的生水解渴了。
因此就算是古代气候相对炎热的岭南地区,对于廉价燃料的潜在需求和市场其实一直存在,并且规模极大。
当然了,鉴于这个时代大多数底层人民,对于按步就帮旧习的强大惯性,以及对新事物缺乏足够的心理、现实风险承受能力;目前还只打算在具有较好的执行力,而初步形成普遍服从性的各处屯田所里进行,然后再在城邑当中分批试行。
至于那些地方上的民众在见到相应“福利”的便利和好处之后,自然就会去试图学习和应用;正所谓是得不到或者是稀缺的东西,才是人心中最好的趋向;
若是一味或是一厢情愿式的想要将这些物美价廉的“好东西”,通过行政手段强加在他们身上,这些饱受苦难与艰辛的人儿,反而会怀疑、担心当权者有什么企图和用心,而暗中加以排斥和抵制的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