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野平没有拒绝,微笑着将手上的大五帝钱递给了唐易。
单从材质上看,这大五帝钱都是青铜钱。明代嘉靖之前,铜钱基本都是青铜钱,此后逐步改用黄铜。
小五帝钱,就是黄铜的,大五帝钱,却都是青铜的。当然,这是大面儿上的情况,个别版式用什么白铜、红铜,甚至是银制的,那另当别论。
青铜是铜锡合金,黄铜是铜锌合金,青铜比黄铜更容易生锈。再者,大五帝钱的历史跨度大,时间太过久远,所以,凑成的大五帝钱,基本都会带有锈色,不像小五帝钱,凑成整套黄亮的不算很难。
河野平的这串大五帝钱,却都没有锈色。换句话说,就是都没有入过土,一直在传世,一直在经历人手,所以只有厚厚的温润包浆。
这一点本身已经很难了,凑一套这样的大五帝钱,可不是几百元的事儿,几万块能凑成也是值的,这还得在运气好的情况下。永乐通宝还好说,传世的秦汉唐宋钱币太罕见了,又汇集了大量的人气,所谓的镇宅、化煞、开运、旺财的功效就会大得多。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没有锈色的传世品,虽然少见,但还是惊不到唐易。唐易之所以震惊,是因为之前瞥到了大五帝钱的背文。
铜钱正面的文字叫面文,背面的文字叫背文。小五帝钱都是有背文的,或为满文,或为汉文,或为满汉文字一左一右都有。
比如康熙盛世,铸造康熙通宝,除了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的背文都是满文,还有各地的二十多局铸造的康熙通宝的背文,左侧为满文,右侧为汉文,指代的就是铸造局,比如背文为“同”,那就是大同局,背文为福,就是福州局。
玩古币的,还为常见的康熙二十局的汉文凑成了一首打油诗: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但是,大五帝钱,从来都是只有面文,没有背文的。也就是说,背面是个光板儿。
唐易上手仔细查看,发现这五枚钱币都有背文!
其中,秦半两钱严格来说不算背文,上面是一个圆形的突起,一个月牙般的突起,形成日月之势。这在古币上,常有人叫背月和背星,一般都是铸造失误,流铜或者模具缺失,无意中形成的。但这枚秦半两钱上的日月,却好似刻意而为,突起较大,且十分清晰。
而五铢钱的背文,则是一个小篆的“汉”字。开元通宝的背文,则是一个隶书的“唐”字。宋元通宝背文,类似行书,是一个“赵”字。永乐通宝的背文是两个字,楷书“大明”。
若是让收藏古币的泉友见了这样一套五帝钱,肯定会大喊“一眼假”。因为这几种古币,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有背文的情况。
但是唐易却看到了浮现而出的白色宝光。
“开钱之时,单独造范,铸后毁之,皇帝自赏。数目不详,定不会多于大九之数。”
根据脑中产生的直觉,这几枚钱币,都是刚开始铸造时,皇帝存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