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易又问呼风和毛逐看到没有,他俩都说老黄往瘦子相反的方向走了,应该是走到了市场里面的店铺区。
“这只碗真是瓷里村蛋伟家里做的么?”唐易自言自语道。
“这个叫老黄的胖子有点儿诡异,少招惹为妙。”呼风没有正面回答唐易的问题,悄声说道。
“走吧,进去转转。”毛逐道,“有事儿躲也躲不开,没事撞也撞不上。”
三人继续往里走,继续逛着地摊。在摆地摊的人当中,有不少是专门卖碎瓷片的,成堆的碎瓷片倒是有不少真的是明清官窑的。
当时的官窑要求很严格,只要不合要求,都得敲碎。这也正是官窑件件精品的原因之一。
除了敲碎的,还有很多在其他情况下搞碎的,比如装运,所以这瓷都挖出来的碎瓷片确实很多。对于初学者来说,买一些碎瓷片学习,价格实惠量又足,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唐易和毛逐这样的人来说,肯定是不感兴趣了。
在逛摊的时候,他们还发现了很多青花梅瓶,多是高仿元青花和永宣青花。
唐易一边走一遍和几个摊主闲聊。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几年前曾经掀起过一股梅瓶风潮,从瓷都成车成车地往外拉梅瓶,高仿低仿都有,结果量太大,最后连门外汉都不买了,囤积下了大量的梅瓶。
“那几个,好的,五百一个,这边的,两百。”在一个靠近广场中心的摊位前,一个头顶微秃的摊主见唐易他们三个都拿起了一只梅瓶看了看,不由十分“豪爽”地说道。
“过了这么多年了,鬼叔高仿的宣德青花梅瓶还是不好卖!大庄家说有专家认出来,看来正是因为假货太多,人家的警惕性提高了!”唐易暗暗思忖,心里也有点儿好奇,便问摊主道:“当年梅瓶是怎么火起来的?这元青花和永宣青花哪能这么好仿?”
“别提了,一开始仿得是万历梅瓶。梅瓶不是装酒的么?当年好像有个很大的酿酒公司,因为一个明代酒窖中的梅瓶打起了官司。有个人看到了机会,跑到我们瓷都来做了一批仿制明代的梅瓶,运到天府省一处距离酿酒老窖不远的地方埋了起来。过了一阵儿又去挖,说是挖到了一个万历年间的酒窖。”摊主恰好知情,也愿意介绍。
“结果呢,一个台岛的古玩商到了地方入了局,花了一大笔钱全买了下来,定做梅瓶这哥们发了。事儿也赶巧儿,不久之后,瓷都附近的工地上真的出土了一批元青花梅瓶,好几十个呢,这可不是高仿品,实打实挖出来的!这下子好了,那一阵儿家家做梅瓶,梅瓶风靡华夏收藏界!”
“还有的更狠,不仅做梅瓶,还装上点儿老酒。有人还真喝了,嗐!住院的也不少啊!”摊主说到最后晃了晃脑袋,“仿品泛滥,真的也跟着不好卖了!”
摊主的样儿,既不是幸灾乐祸,也不是叹息痛恨,很难形容,可能他的心情也比较复杂。唐易说了句客气话,“跟你长见识了”,目光又大致在摊子上扫了一遍,准备就此离开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