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一旦发现,就不能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他还是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少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参加科举,选择用断亲的方式让孩子身上没有污点。
还有一些百姓,因为一直是农户,好不容易供一个孩子读书,但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个很不公平。
所以跟文武百官提出让农户之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想法,给他们一个机会。
国以民为本,不能因为他们的身份是农户,除了地主的孩子能够参加科举,农户的孩子就不能参加。
刚开始提这个政策的时候,文武百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秦丞相道:“臣觉得皇上的提议不错,这样可以警醒那些想要送孩子参加科举的人谨言慎行,为了孩子的将来,严格律己,这样可以减少百姓犯事。而且增加农户之子参加科举,这也是一件好事,农户的孩子更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要是他们能够考上,也能为自己的家乡做一份贡献。”
也有人不认同他的说法。
“皇上,我们不能剥夺学子求学的心,先辈做错事,不能让孩子承担。农户本就没有银钱供孩子读书,就算给他们这个机会,也很少有人能够考上,就没必要开这个先例。”
洛风是站在秦丞相这边。
他说:“歹竹出不了好笋,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人,会受到影响。就算有好笋出来,但是因果循环,种下什么因,就要收获什么果。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农户种出来的,为什么世家子弟和有钱的商户能够让自己的子女读书,农户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呢?”
“戚爱卿所言极是,你说的正是朕想说的。”
此言一出,在场的文武百官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
还是有人反驳,“皇上,要是农户也能参加科考,对我们管理百姓不利。以后都不听从我们的安排,很可能会出现不好管理的局面。”
这一点韩墨卿也考虑过,但是洛琬宁的话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洛琬宁还想普及全民教育,让百姓都能读书。
但是情况不允许,会引起贵族的不满。
好不容易平定的江山,自然不能出岔子。
增加一个农户参加科举,已经是很大的变革。
韩墨卿还是给了文武百官一个选择权,“同意科考改革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
意思很明确,现在已经讨论到了这个地步,还是给大家选择权。
之前废了一批官员,现在上朝的官员也就一百五十号人。
不过他没有允许中立的情况,必须选一个。
秦丞相和洛风都站在左边,剩下的就是让其他人决定。
摄政王和秦丞相都选择科举改革,他们孩能有什么意见。
不过还是有一些坚持自己想法的官员,主要是决定这样改革有些荒唐。
之前反驳洛风和秦丞相的人,他们都站在了一起。
要是他们换了一个位置,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左边明显比右边占优势,但是右边也有不少人。
有一些人比较顽固,觉得这规矩是老一辈人定下来的,肯定有自己的道理。
突然这样改革,说不定会让百姓心寒。
韩墨卿见结果出来,他宣布:“今年暂时按照以前的制度考核,下一次科举增加新的科举条例,这件事就交给秦丞相负责。写好新的制度之后,给朕看一眼,然后再商讨制度的合理性。”
科考改革的事,正式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