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力压大唐一头的突厥人,对还没有高一些的战马高的倭人是打心里的蔑视。
而蔑视有些时候不代表着疏忽大意,是面对毫无压力的对手可以发挥的更加稳定。
田承嗣的大军可以与曾经的契丹人打得有来有回,战力上自然不比突厥人差,同样不将倭人放在眼里。
再有改旗易帜后的惊喜加成,面对一万的倭人老幼步卒,这一仗打得毫无悬念。
并且在这一战中,两军学着辽东军的战法,用手雷先开路。
一刻钟左右的功夫,倭人兵马死伤过半,其余纷纷倒地喊降。
阿史那承庆与田承嗣看到打得如此轻松,没有丝毫犹豫,留下五千人马清理战场,提着藤原仲麻吕与大伴光的头颅率领其余大军继续直扑蒙阴大营。
前后不到一个时辰,藤原仲麻吕与大伴光这一文一武最高的统帅变成没了身躯的冰冷头颅,使得蒙阴大营中的三国军卒全都没了斗志。
尤其是看到围攻过来的大军悬挂着辽东军的旗帜,更是吓破了胆。
无论将领怎么大吼与驱赶,不但没人愿意出去列阵迎敌,就连登上营墙拼死守营都不愿。
三国的将领们本就有些乱了手脚,看到麾下的军卒如此,知道这仗根本没法打。
相互商议了几句,将领们便将营门打开出去乞降。
阿史那承庆与田承嗣并没有为难这些降军。
收缴了兵器、甲胄以及辎重,将这五万降兵又安置在大营之中,只留下五千步卒进行看守。
安排人前往泗州与登州传信,两人则是马不停蹄的立刻率军调头向西直奔都畿道。
其实两人也不愿意这样高强度的急行军,但是撤离河北四州的时候,发现辽东军已经再次动了起来。
如果不赶得快些,很有可能被堵在与河北相、卫两州一河的河南滑、濮两州。
虽说即便是遇到了,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直接降过去就好。
可这样降过去哪能比得上打掉朔方军,活捉李亨而使罗一上位的功劳。
因此两人回撤的十分干脆,而且自东向西回撤这一路,也并不是单纯的赶路。
派了大量的探马举着辽东军的军旗下去或是张贴告示,或是沿路沿街的高声大喊。
安禄山暴毙,燕辽为一家,大燕散国尊辽的消息在短短的两三天功夫,传遍整个河南道的各州各县。
而不管是各地的官吏,还是普通的百姓,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最初,全都跟被惊雷给劈了一样,惊得瞠目结舌。
脑子晕乎乎的再三确认后,全都转惊为喜,百姓们更是纷纷奔走欢呼。
百姓们都不傻,已经打了一年多,唐庭不但没能收复失地,还再三被打得大败。
指着朝廷来让天下安定是没什么希望了。
而且只是一年的战火,就已经把人往绝路上逼。
如果再这么打下去,不管是受唐庭、还是受大燕的治理,他们最下边的百姓绝对不会再是简单的过些苦日子就能捱过去的。
战阵上的兵越打越少,他们就得被拉去顶上。
民夫不够用,不管是不是农忙也都得家家出劳力。
家里没人耕种,又耽搁了农时,打得粮食必然就会少。
而两边正打得难分难解,可不会因为粮少了就会少收缴了半分。
最终他们这些普通的百姓,即便不死在战阵上,也会饿死在家中。
而大燕投了辽东,河南就等同于归了辽东治理,那状况就大为不一样。
这天下辽东军若是自称第二,便没人敢称第一。
只要有辽东军护着,日子过得绝对安稳。
另外,辽东的罗郡王那是出了名的爱民。大风小说
不管走到哪,从来就没有重税的时候,甚至是还会免税。
剑南那边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们不求免税,只要少收上去些,日子就会眼见着好过起来。
与百姓们相比,各州各县官员们的欢喜,则是因为看得更远。
安禄山一死,大燕就投了辽东,若说两边之前没有联络谁能相信。
而且燕军的改旗易帜,也意味着辽东那位最终还是动了心思。
而那位一动心思,这天下的归属已经毫无悬念。
毕竟唐庭对大燕尚且应付的都极为吃力,更何况辽东亲自下场,且燕辽合为一体。
他们这些做官的,再不用提心吊胆的琢磨着今后到底是哪边能立得长久,日后到底会不会遭到清算。
得益于蒙阴大营的投降,聚在泗州的四万兵马看到传过来的藤原仲麻吕与大伴光的头颅,同样没做无谓的抵抗。
使得尹子奇率军赶到的时候,以新罗人为主的四万兵马早就将投降的事宜准备的妥妥当当。
这让尹子奇很高兴,同样留下五千军卒看守,便率军直奔洛阳。
并且打算按计划在途经之地宣告改旗易帜的消息。
但没想到阿史那承庆与田承嗣没等他也就罢了,还提早将消息散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