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轻轻抚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苏子,您善用‘助产术’,催生智慧,我则喜以‘仁’育人为乐。
若论教育,您认为是‘提问引导’还是‘身教言传’更为有效?”
苏格拉底挑了挑眉,语带幽默:
“孔夫子,此问犹如问我苹果与橘子何者更甜,各有千秋。
提问如我,让人自悟,而您之‘仁’,以德感人,二者相辅相成,犹如美食,需色香味俱全。”
此时,唐代诗人李白忽然插入,手执酒壶,笑道:“二位大师,我有一问,若以诗酒论道,何为最高境界?”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视一笑,孔子先答:
“李白兄,诗酒皆为性情流露,至高境界莫过于‘诗以言志,酒以寄情’,如吾儒家中庸之道,恰到好处。”
苏格拉底接着道:
“李白,你的诗,你的酒,若是能让人在醉与醒之间,悟出生活的真谛,那便是至高无上了。
在我的雅典,也有句话,‘适量的酒是灵魂的慰藉’,你我虽文化不同,对生活的热爱却是一样的。”
孔子先面带微笑:“苏格拉底先生,听说您擅长以问题引导思考,那么请问,如果‘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那我是否应该承认,我不知道如何向您提问呢?”
苏格拉底哈哈大笑,拍了拍膝盖:
“孔夫子,您这是给我出了个难题。不过,依我看,您的问题已经足够好,
因为它促使我思考如何回答一个不存在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听众中传来一阵轻笑,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时,宋代的哲学家朱熹忍不住加入:
“二位前辈,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不如我们来个‘智慧接力’,看谁能用最少的问题揭示出对方思想的核心,如何?”
孔子点头,看向苏格拉底:“那么,苏格拉底先生,您的第一个问题会是什么呢?”
苏格拉底眯起眼睛,带着狡黠的笑容:
“孔夫子,如果‘仁’是您哲学的基石,那么,一个人如何在不牺牲自我的情况下,做到真正的‘仁’呢?”
孔子笑而不语,稍作沉思后回答:
“好问题!我认为,真正的‘仁’,并非无条件的牺牲,而是基于自我完善的关爱他人。
正如树木,只有根基稳固,才能枝繁叶茂,荫庇他人。”
听众中传来赞同的低语,苏格拉底鼓掌:
“精彩!那么,夫子,您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知识的积累,还是为了智慧的增长?”
孔子轻轻抚须:“教育,应如灌溉幼苗,知识是土壤,智慧是雨露,两者相辅相成。
我们培养的,应是既能‘知书’又能‘达理’之人。”
苏格拉底大笑:“妙哉!我同意,知识若无智慧引导,不过是无根之木。
那么,夫子,您会如何用一句话概括儒家思想的核心呢?”
孔子微微一笑:“以仁为本,以礼为序,以和为贵,此乃儒家之道。”
苏格拉底点头,眼中闪烁着敬佩:
“简洁而深刻,夫子,您的智慧让人钦佩。在我看来,不论东西方,我们追求的都是让世界更美好的智慧与仁爱。”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渐渐转变为轻松愉快的交流,周围的听众也被这种气氛感染,不时爆发出欢快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