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瑛在努力地纠正着自己以往努力的方向,趁着还是年节,她不断行走在东宫和秦王府之间,尝试在两人之间架设能够让双方都认同的桥梁,以及可能弥补过去的一种信任。
在与李建成谈论国事的时候,唐瑛会把李世民在某件事上的观点告诉李建成,竭力让李建成明白他的这个弟弟在武功以外的才略上丝毫不会逊色与他。虽然唐瑛不曾明着把这些想法说出来,但李建成能听的出,很多次,都听的很认真,对李世民在洛阳和陕西道的施政观点也屡屡表示出认同,偶尔也会顺着唐瑛的话表示出对李世民的赞赏。
而当唐瑛将李建成和他的班底所做的事情,事无巨细都告诉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问的最多的却是李建成身边那些人的观点到底那点与别人不同。这在唐瑛看来也很正常,李世民更像一个帝王,他需要关心的是每一个臣子的能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人。当然,李世民也没在唐瑛面前否认过李建成这些年在政务上做出的成绩,他在心里是明白的,李建成正是靠着这些成绩,才牢牢地稳固在太子的位置上,而他,对此却是无可奈何的。
在对两兄弟进行说服和努力让双方和解的同时,唐瑛也没忘记将太子妃和秦王妃拉在一起,安排两边的家眷去逛庙会,去寺庙拜佛,去城外游玩,去陪平阳公主等等。唐瑛一身兼了臣子和县主两种身份,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不断努力着。
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没有对唐瑛如此明显的用心表示出异议,他们默默地通过唐瑛来了解对方,摸对方的底,探知对方的一切。唐瑛此时并不知道,东宫和秦王府的暗中争斗已经到了白刃见血的地步,私下里对对方阵容中的人进行拉拢和破坏也在日趋激烈。虽然两边都成功地收买了对方的一些人马,但,这些人显然都不如唐瑛对双方了解的这么深,因而,唐瑛自以为是的好心,正好都被双方不露声色地利用了。
武德七年的正月新春就在这样看似和谐的气氛中过去了,到了二月,不断有好消息传来。首先是江南征讨辅公祐的部队获得了几次战斗的胜利,辅公祐的生存空间逐步缩小了;其次,高丽、百济、新罗纷纷派使者前来表示臣服,李渊高兴,顺手就册封了高丽王建武为辽东郡王、高丽王,百济王夫馀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再其次,各位有些看不清形势的反叛人员也被各处郡守一一平复,捷报不断传往长安。
总之,李渊这段时间收到的都是好消息,脸上也乐开花了,宫里也在频频举行宴会,大唐国土上虽然百废待兴,但长安皇宫里已经是歌舞升平了。唐瑛没有参与这种热闹,过了正月,她就奉李渊的旨意陪着李秀宁回到了温泉宫。两个月的时间里,李秀宁整个人又瘦了一圈,与长安皇宫里的热闹不同,整个温泉宫里却一直萦绕着淡淡的愁绪。
武德七年三月,讨论已久的大唐百官制度——三省六部制度雏形终于拿到了台面上,这时是三公六省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次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三公六省是朝廷里的最高职责官员,整个朝廷的正常运转都在他们这里进行。三公六省之下是御史台、太常至太府等九寺衙门,而后是国子学等等。品阶之多,也是看着就头疼的。虽然头疼,但各部门都各司其位,倒是一点也不乱了。
从武德元年到现在,整整过去了六年半,朝廷中枢的管理制度终于拿出来了,上上下下的人也该松一口气了,以后按部就班,个人该干啥就干啥,免得又有一团糟的局面出现。这本是好事,但不是人人都笑得出来,起码,秦王府里的人都笑不出来。因为,在明旨上写的清清楚楚,天策上将府的位置在国子学之下,也就是说,天策属臣们的地位被完全排除在了六省属臣之外,实际的权利减少了一大半。
秦王府中的人被打压,东宫那边自然高兴,各怀心事的两拨人马加强了斗争的手段,虽然没有明火执仗地在长安大街上开战,但战火的硝烟味道却很浓了。只是,谁也没想到,将硝烟变成明火的人却是一心想要两边和好的唐瑛。
三月下旬,唐瑛照例每旬回长安向李渊汇报一次李秀宁的情况,这也是她了解长安情况的唯一时间。回到城里,她照常先回家,准备第二天进宫见李渊,然后去找李建成要下一旬所需的生活用品和药物等,要等明天晚上才能去秦王府走走,而后第三天就要回温泉宫。
知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