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诗人这么做,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此诗之中将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却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橘的品格和秉性。
看着高达四尺有余的才气从杜若的考房里面喷涌而出,贡院大学士夏侯慕寒点头轻笑,眼中透出了赞赏,却看见另有一股蓝黑之中透着紫色的才气从岳川所在的考房之中喷涌而出。
看见题目要求是以“冬景”为题,岳川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描写冬景的诗他会!
磨好了墨,岳川将毛笔蘸饱了墨汁,很快,雪白的答题纸上,落下了岳川那刚劲有力、入木三分的字迹: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首《江雪》,才气四尺二寸,诗成传国。
一首《江雪》,将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飞鸟,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和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
铃兰曰:
啥也不说了,敬请期待下一章!
喜欢看《若修儒道》的朋友们记得来看哦!
无节操为自己打广告,求收藏,求推荐!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