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康熙一边听,一边看。当了三十年的皇帝,康熙看奏折的速度非常惊人。
只见他十三岁的儿子一开始只写了想在全国征集镜片匠人,结果写着写着思路就跟预算一样开始暴走。
先是准备仿照前朝时候那样建个科学院,专门研究农学、物理、天文、防疫、火药、水利等等,听说欧
罗巴那儿都这么搞,俄国沙皇也心动着,谁不想要更好的技术呢?
接下来的几版稿件,都在多角度论述科学院的好处,和与现有政府机构的不同之处。
“科学院者,非钦天监,非造办处,既不求鬼神吉凶,也不行奴才事。乃为求格物之理,造福万民也。”
“当同太学例,开门授课,入门著书。学成者视其专长,供职于工部、太医署、礼部、兵部等等。”
看到这里,康熙忍不住抬眼看了眼儿子。这小子外表风光霁月的世外高人一样,没想到还有这种对政府体制动手脚的雄心壮志呢!
万岁爷此时已经猜到了小八一直写不成奏折的原因了。既然科学院的学生能入朝为官,他们跟科举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了。
果不其然,小八爷的最后几份草稿,都在绕着“新科举”三个字改来改去。中心思想就是除了四书五经外要开“格物科”。
格物科考不考政治,需不需要筛掉那些有二心的人,防止他们流入官场?
格物科录取多少人,多久考一次?
格物科怎么给考上的人派发福利?
格物科跟进士科出身的人之间会不会有隔阂与党争?
格物科标准教材怎么选?
格物科的考官让谁来当,目前朝中的理科大佬能不能组起一个考官团?
……
然后小八爷就出不来了。
草稿改了一版又一版,结果考虑的事情越多,整个系统反而越糊涂了。
“儿子脑袋都涨了,只能搁置。”八阿哥委屈巴巴地说。这科学院的计划,是他在小系统那里接到的新任务。戴梓和靳辅有关的任务进度条过了四分之三,科学院系列任务就自动上线了。
小八爷也是认真做了功课,发现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他想象不来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无需畜力的蒸汽车,但光是放在眼前的显微镜就让他心动。
若是早能看见疟原虫,大家何苦拿“瘴气”、“风邪”一类虚无缥缈的词语猜了几千年呢?
前景是美好的,想要在现实中迈
开第一步,却困难重重。
“想不出来是应该的。”康熙一句话让小八爷睁大了眼睛,“你若真能凭空造出一套成熟的新科举体系来,那就不是小神医了,而是老妖怪。”
不过,就小八爷眼下考虑的这些问题来说,已经让康熙很欣慰自己这些年的教育了。朝上很多老头子都只盯着一处利益争论不休,小八爷已经能统筹着考虑问题了,哪怕有些想法不够成熟,但他能够反思自己、衡量他人的利益,这就是上位者的思维啊!不愧是他皇家的崽!
“这都是你自己想的?”
“科学院的想法是小九先提出来的,他听卢依道说了欧罗巴小国都有科学院,很是羡慕。”小八爷老老实实地说,“后头这些,是儿子自己瞎琢磨。”
“老九也十一岁了。有事哥哥服其劳,他就坐享其成吗?让他自己也写个奏折上来,你不许帮他。若有雷同,你们两个都等着挨罚吧。”皇帝爹说。
小八当然是替弟弟转圜:“小九也写着呢,要不是儿子今天说漏了嘴,没准还是小九的文章先呈上来呢。”
康熙没说信,也没说不信,低头又看起八阿哥的草稿来,来来回回,不止两遍了。他刚针灸完,身上披着明黄色的单衣,好在乾清宫里地龙烧得早,不然没准会着凉。
一直到自鸣钟响了,康熙才从工作狂人的状态中清醒,朝着小八爷摆摆手:“你也不必写你的那份了,你怎么想的,朕都知道了。此事当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科学院的想法很好,让亩产提高或者发展什么新机械都是次要的。改革科举才是真正惊天动地的大手笔。
满人不擅长经史八股,甚至母语都与四书五经不同。为了能跟中原本土的官僚制度融合,不得不全盘接受明朝的科举制度,同时也继承了明朝遗留下来的学阀。
顺治和康熙两代人的努力,也不过是开了满人科举罢了。想要给科举打上独属于清朝的特色烙印,谈何容易呢?
没想到他不敢动的,十三岁的小子却已经帮他找好了切入口,连理
由都正当得很:
唐朝时候科举不还开明算、明法这样的科目吗?多加一科格物怎么了?这才是真正的复古。而且农学、水利、冶矿,事关民生,不重要吗?
只要口子一开,科举的选拔标准就不再完全掌握在那些怀念前朝的士大夫手里了。至于格物科选上来的那些人,要是没有皇恩,大部分是八股文的差生,考个秀才顶天了的那种,就比如擅长治水的陈潢。根基浅自然只能依靠皇权,老实干活不闹事,除了天天哭着要经费外再没别的缺点了。
点子绝了,挖了士大夫的根。康熙左想右想,都不觉得他家老八是如此老谋深算的黑心狐狸。难道,真是单纯的少年人破坏力才大?
如果康熙能够再活五百年,他就会知道小八爷这种情况,叫做“天然黑”。
可惜康熙还是个四十岁的人类,于是他只是眯了眯眼,将八阿哥的才华评估等级再次上调。
科学院和新科举的点子很好,实践上的考量也可圈可点。但对于康熙来说,眼前有更紧急的事情要做。至少,得把葛尓丹这个外部威胁彻底打倒了,他才能放开手去改革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