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是黄金,但也要能捡得到啊?好好的三个人有安稳的工作不要。
唉,真是可惜了,如果这安稳的工作能给我就好了。”
刘桂珍眨巴着眼睛,陷入了幻想中。
赵菲哑然。
赵国智打开冰棍箱,一看,失望地道:
“姐,你看融化得太多了。冰块只有三分一没有融化,如果是这样不保温,冰棍卖不出去的话,损失肯定很大。”
赵菲一看,还真是的,两个小时前放进去的冰块,都化成了水,只有三分一还能看出冰块的样子。
问题出在哪呢?
赵菲对着冰棍箱仔细打量着,突然有所发现:
“小弟,你看是不是盖子没有做保温措施的缘故。”
赵菲一指冰棍箱,果然,这个箱子四下里都被赵民生用泡沫塑料包了一圈,只有冰棍箱的盒盖上没有。
“一定是这样,哟,姐你的眼光太犀利了。我这就叫爸弄上去。”
赵国智一拍脑袋,恍然大悟,赶紧去叫赵民生帮忙。
刘桂珍打探来消息后,发现事情并不象是吴丽梅描绘得那么美好,心情大好,对赵国智道:
“你明天真地要去卖冰棍?”
“真的,箱子都做好了,我还能骗你们?”
“那好,我给你五块钱做本金,赚了钱买风扇,记得啊!”
刘桂珍很大方地掏出了五块纸一张的纸币,递给赵国智。
“哟,妈,你什么时候这么大方啦!”
赵国智脸上充满了意外的惊喜,虽然打定主意明天要去卖冰棍,但他还真没想到“创业资金”要怎么解决,也没有意识要找家长伸手。他脑子里大体的规划是先向进货的老孙冰库赊账,等卖出冰棍再付钱。所以刘桂珍的启动资金,对他来说真是意外之喜。
“瞧你这臭小子,把妈想得这么坏。我是那种小气的人吗?”
夸起自已来时,刘桂珍从来不吝啬语言。
第二天,赵国智果然乐呵呵地背着冰棍箱出门了,赵菲把一顶草帽扣在他头上,35度的高温,走半天能把人烤焦,要是中暑了就得不偿失。
“你们两个,和我到拣茶厂去。”
刘桂珍看到儿子出门,对赵菲和赵兰也下了命令。
于是母女仨人吃了早饭,便往拣茶厂去干活。
拣茶厂座落于农场的西边,从赵菲家走到那里要15分钟左右,一路上太阳能晒死人。
茶厂就是一个巨大的茶叶分拣车间,由于茶叶易碎的特性,制成成茶之后,无法要机器分捡茶梗和茶片,只能通过人的手工分捡,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
农场的茶叶据说都是出口创汇的,有了这项最主要的经济收入,农场的小日子过得不错,除了能落实归侨子女包分配的政策外,还能给农场的职工规划一些公共的福利。
据说每年出口创汇都有几百万元的收入,这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惊人的。
因此,拣茶厂女工,也是农场侨眷们最主要被安排的职业。
正式工的工种都比较轻松,一般是做班组长,这个班组长的名称叫“看捡”,就是组员把茶叶分捡好,要交给“看检”检查,合格者才能入袋过秤,不合格要重新返工。因此“看检”也是有着实际的小权力的。
而临时工肯定从事的就是茶叶分捡工作。这项工作十分简单,把称好的茶叶倒在簸箕上,然后逐一把茶梗和茶片捡出来,留下最精华的茶叶。这些茶叶如果“看检”通过了,便能入袋出口。
由于出口量大,因此需要大量的女工。每到暑假,大量的学生就会作为临时工涌进捡茶场,成为一年零花钱的主要来源。
当然,家里比较宽裕的能留下来做服务员,家境差的,象赵菲家,所有赚到的钱都必须上交,最多留个几块钱给点甜头。
一走进捡茶厂上千平方米的车间,只听“轰”地一声,鼎沸的人声迎面扑来,这里恐怕是全农场人最密集的地方了。一人一句话,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回音,“嗡嗡营营”的,耳朵都要聋了。
刘桂珍和拣茶厂的班组长说了,因此一到就在刘桂珍边上拣个空位置,一个发了一张有编码的竹簸箕给赵菲和赵兰。
以前刘桂珍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所以赵菲和赵兰都没有到捡茶厂打工过。这对赵兰是第一次,但赵兰看到赵菲拿过秤好的茶袋,倒出茶叶来,熟练地分捡,不禁看呆了:
“姐,你什么时候学的捡茶?这么熟手?”